2025年10月15日
有墨公考202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例题1: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实践性 理论性
C.先进性 创新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答案:D。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中国经验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一般规律。第一空,中国经验是在开创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所以具有“实践性”“特殊性”。“地域性”“先进性”与前文语境不符,故不选。第二空,中国经验吸收了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又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所以具有“国际性”“普遍性”与“创新性”,其中“普遍性”最为合适。此处并没有强调“理论性”,故不选。综上,应填入“特殊性”“普遍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4: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即将人类在共同体中的征服者角色,变为这一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人们才有可能在运用其在这一共同体中的权利时,感到所负有的对这个共同体的义务。这不仅依赖对自然本质的科学理解,也依赖在了解基础上建立起的对自然的感情。
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A.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
B.对自然共同体的义务
C.热爱自然的感情
D.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望
(答案:A。首句指出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次句说明“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树立一种自然共同体的意识”,第三句说明“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一种道德意识”的重要意义,最后归结到“这不仅依赖……,也依赖……”,即实现这种意识的条件。因此,可知“这”指的是“自然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正确答案为A。)
例题7: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海洋石刻遗产是我国海洋遗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类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所谓海洋石刻遗产,通常指的是分布在我国海岸带地区、以石为载体、表述海洋社会文化主题的各类石刻,也包括一部分位于内陆地区的涉海石刻。海洋石刻遗产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历代涉海人群的重要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信息。
中国很早就有利用海洋及刻画海洋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期,滨海地带生活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头作为表述工具,如东南沿海一带的贝丘遗址中,发现了一些保存下来的太阳崇拜石刻,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洋石刻艺术。秦汉以来,随着滨海地域逐渐得到开发,人们利用海洋的活动日渐频繁,海洋石刻也相应增多,并最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石刻遗产。从田野调查可见,我国各地目前留存下来的海洋石刻,广义而言,可以分为石刻建筑、石刻造像、石刻文书等三大类别;从狭义上说,海洋石刻遗产指的是石刻文书,即以石为书写载体的各类涉海文书,如摩崖石刻、碑铭等。①
单就狭义的海洋石刻遗产来说,可从内容上分为海防与海疆安全、海洋生产与管理、海洋宗教文化等类别。其中第一类海防与海疆安全相关的海洋石刻,包括历代海防与记功类石刻。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略海洋的过程中,尤其重视海疆安全,因此不少滨海地区留下了海防将士的石刻印迹。典型者如福建省诏安县的一个明代海防所城——悬钟所城中,保存着29通明代海防卫所将领巡视当地海防时留下的摩崖石刻,是目前我国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海防官兵石刻文书,集中展现了明代东南沿海卫所的社会网络与文化活动。②
还有相当一部分海洋石刻遗产属于海洋生产与管理类别。典型者如泉州九日山上保存的10通宋代海交祈风石刻,是记载宋代泉州当地的海洋航行仪式习俗的珍贵石刻资料,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录。同样,在福建沿海不少港湾地区,还保留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坞界碑”,这些也是反映当地海洋生产的石刻记录。此外,一部分海洋石刻还涉及历代官府对于海洋的管理或当地社区对于海洋活动的习俗规定。③
在目前留存的海洋石刻遗产中,比较集中的是第三大类即海洋宗教文化石刻。历代滨海、岛屿地带人群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海洋神灵信仰,由此产生大量海神宫庙,典型者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滨海区域普遍存在的天后宫。按照地方习俗,新修或重修当地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往往伴随着竖碑纪事的仪式活动,这些涉海宗教碑铭,因为保存了历代修建涉海宫庙的记录以及捐助者姓名、捐助银两数目等内容,为我们今天深度了解历史上海洋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石刻文书资料。④
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尽管一部分标志性的海洋石刻因为各种原因被列入各级文物名录,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相当多的海洋石刻还缺乏基本保护条件,一些涉海碑刻因为无人看管,不仅遭人随意拓印,甚至被凿挖盗卖。对于海洋石刻遗产而言,在人为破坏及日常损坏之外,另一个较大的威胁是海洋灾害与污染侵蚀。海洋石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外露性。除了一部分保存在宫庙或其他公共建筑内的海洋石刻,相当多的海洋石刻都是处在海岸带的公共区域。比如传统时代“勒石示禁”的习俗,使得绝大多数的涉海示禁碑,都要竖立在渡口、海港、渔村等醒目的公共空间,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
(1)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的哪个位置?
如我们在福建诏安地区调查时,发现了一通乾隆年间反映地方官府对于船户“烙号刊名”的示禁碑。在这块碑文中,清楚地载明严禁当地澳甲等海洋管理人员利用印烙船号的机会苛索船户费用的内容,展现了清代前期地方官员对于海洋的治理。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这段文字主要是说“展现了清代前期地方官员对于海洋的治理”。原文中与之最密切相关的,是“海洋生产与管理类别……”一段,由此可知,应该放在③处。因此,正确答案为C。)
(2)第二段中提到东南沿海一带贝丘遗址中的太阳崇拜石刻,意在证明:
A.海洋石刻艺术历史悠久
B.当地文化起源于原始崇拜
C.沿海地区很早就频繁利用海洋
D.海洋石刻最初以太阳崇拜为内容
(答案:A。根据文段“早在新石器时期,滨海地带生活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头作为表述工具”,说明贝丘遗址中的太阳崇拜石刻这一例证是为了证明“海洋石刻艺术历史悠久”。因此,正确答案为A。)
(3)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海洋石刻遗产与关键词对应错误的是:
A.悬钟所城——卫所、摩崖石刻
B.泉州九日山——祈风仪式、唐代
C.天后宫——海神、海洋宗教文化
D.坞界碑——海洋生产、明清时期
(答案:B。“泉州九日山”出现在以下语句中:“典型者如泉州九日山上保存的10通宋代海交祈风石刻,是记载宋代泉州当地的海洋航行仪式习俗的珍贵石刻资料,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录。”可知“泉州九日山——祈风仪式、唐代”的对应中,“唐代”是错误的,应该是宋代。因此,正确答案为B。)
(4)这篇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谈论:
A.古代海洋石刻的常用工具
B.海洋石刻作为文化记忆的事例
C.海洋石刻遗产的保护举措
D.与其他国家海洋石刻遗产的比较
(答案:C。文章最后说“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可以推知,下文应该是讲“海洋石刻遗产的保护举措”。因此,正确答案为C。)
(5)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古代海洋石刻:海洋文明兴衰的见证
B.海洋石刻遗产:海洋文明的记忆镌刻
C.沿海地区的记忆坐标:海洋石刻文书
D.复原海洋记忆的钥匙:海洋石刻发掘
(答案:B。“海洋石刻遗产”是全文核心,通过海洋石刻遗产探索海洋文明,因此,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海洋石刻遗产:海洋文明的记忆镌刻”。因此,正确答案为B。)
1. 考情分析
2021~2025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题量分布
年份 | 试卷类型 | 逻辑填空 | 阅读理解 | 合计 |
---|---|---|---|---|
2025年 | 市(地)级以下卷 | 15 | 15 | 30 |
省级以上卷 | 10 | 20 | 30 | |
行政执法类卷 | 15 | 15 | 30 | |
2024年 | 市(地)级以下卷 | 20 | 20 | 40 |
省级以上卷 | 15 | 25 | 40 | |
行政执法类卷 | 20 | 20 | 40 | |
2023年 | 市(地)级以下卷 | 20 | 20 | 40 |
省级以上卷 | 15 | 25 | 40 | |
行政执法类卷 | 20 | 20 | 40 | |
2022年 | 市(地)级以下卷 | 20 | 20 | 40 |
省级以上卷 | 15 | 25 | 40 | |
行政执法类卷 | 20 | 20 | 40 | |
2021年 | 市(地)级以下卷 | 20 | 20 | 40 |
省级以上卷 | 15 | 25 | 40 |
2025年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题量较往年迎来重大调整,由原来的40题大幅缩减为30题,试题结构变动明显。常见题型为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其中片段阅读包含意图推断题、概括主旨题、语句填空题、意思衔接题、语句排序题、观点态度题、拟定标题题、细节判断题、关键词题、词句理解题等。值得注意的是,考生还需关注篇章阅读题目,其本质为片段阅读的高级形式,通常为以一篇长阅读材料为依托的五题形式,考查实质仍是片段阅读常规题目的集中整合。
2. 备考策略
该模块要求考生注重阅读积累,日常要专注锤炼文章阅读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建议广大考生一方面关注官媒文章、政论文章,此类文章一般遣词造句富含逻辑性,语言运用规范性和专业性极强,长期阅读可助益考生精进考场上迅速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关注热点新闻,特别是官方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发布的现象级新闻事件,时刻关注时事动向和社会民生,丰富阅历、与时俱进。
招聘公告 | 报名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