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墨公考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考 > 有墨公考202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判断推理

有墨公考202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判断推理

2025年10月15日 来源:有墨公考采编

有墨公考202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解读: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2021~2025年国考判断推理题型题量分布 

年份试卷类型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合计
2025年市(地)级以下卷101051035
省级以上卷101051035
行政执法类卷101051035
2024年市(地)级以下卷1010101040
省级以上卷1010101040
行政执法类卷1010101040
2023年市(地)级以下卷1010101040
省级以上卷1010101040
行政执法类卷1010101040
2022年市(地)级以下卷1010101040
省级以上卷1010101040
行政执法类卷1010101040
2021年市(地)级以下卷1010101040
省级以上卷1010101040


  2025年国考判断推理中的类比推理近5年来首次由10题缩减为5题,判断推理综合题量由此由原来常规的40题调整为35题。整体涵盖题型仍为常规的四个大类,分别是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

l 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图片1.png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A。题干中每个图形中都有多个封闭图形和线段,考虑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

  1. 考情分析

  常见题型有类比型(3+3)、顺推型(4+1或5+1)、九宫格型、图形分类、立体图形等,考点和做题思路一般有数点、线、面、笔画(几笔画图形)数;图形的顺逆时针移动、旋转、翻转以及这几种方式的结合;对称形式、对称轴数目、求同存异、求异存同;折纸盒问题等等。其中黑白球的题目设置为常见应用题型。

  2. 备考策略

  图形推理要求考生首先要熟知高频考点和难点,梳理出具体的考点脉络与做题思路,然后进一步通过大量题目反复锤炼做题思维,将已知考点内化为自己的做题逻辑,练就考场上的“火眼金睛”。

  l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1:按调查范围来看,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情况普查;非全面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情况调查,又可分为:根据随机原则选择样本的抽样调查和有意识选取若干样本进行的典型调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某市幼儿园所有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这属于非全面调查

  B.对全国招生规模较大的前30所医学院校进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这属于典型调查

  C.对省内1~3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这属于非全面调查

  D.对某市中考数学成绩最好的几所学校进行调查,总结相关经验,这属于抽样调查

  (答案:B。根据题干,“全面调查”的定义要点是:一定范围内的普查;“非全面调查”的定义要点是:在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根据选择样本的方式又分为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A选项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叙述错误;B选项符合典型调查,叙述正确;C选项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普查,属于全面调查,叙述错误;D选项是典型调查,叙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

  1. 考情分析

  常见题型有单定义、双定义、多定义等。

  2. 备考策略

  定义判断整体难度不高,但要求考生准确把握定义中出现的关键词。建议考生平时做题养成划出关键词的阅读习惯,提高做题效率。

  l 类比推理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1:设计︰发放︰问卷

A.复制︰修改︰文字          B.预习︰复习︰考试

C.播放︰快进︰磁带                D.制定︰执行︰政策

  (答案:D。“设计”和“发放”是问卷实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两个步骤,顺序是先设计,后发放。D选项,“制定”“执行”是政策实行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两个步骤,并且制定在前,执行在后,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A、B、C选项中的词语不具备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2:自然声源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煤炭

A.人工声源;植物遗骸                                   B.燕语莺声;矿石燃料

C.传播介质;社区供暖                                   D.物体振动;地质危害

  (答案:B。A选项自然声源和人工声源是并列关系,煤炭由植物遗骸形成,逻辑关系不一致;B选项自然声源和燕语莺声是包含关系,矿石燃料和煤炭是包含关系,逻辑关系相符;C选项自然声源需要传播介质,但社区供暖不一定需要煤炭,逻辑关系不一致;D选项自然声源由物体振动引起,与煤炭和地质危害的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正确答案为B。)

  1. 考情分析

  考查要点通常聚焦于逻辑关系、集合关系、语义关系、语法关系等,有时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综合素养,运用常识积累等知识储备进行解题。

  2. 备考策略

  考生要厘清种属、交叉、并列、包含、矛盾、反对、近义、反义、功能对应等词语间的具体关系,明确成语意思,分辨主谓、动宾、偏正等语法结构,日常注重词语积累,主动拓展知识面,学会综合调动知识体系,最终构建起应对复杂题目的系统性思维逻辑。

  l 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1: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种文明如果没有长期自我封闭,就不会走向衰落

  B.一种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C.一种文明如果没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D.一种文明如果没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没有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 

  (答案:C。A选项将题干中的条件前后件均加否定,不能推出;B选项将题干中的“只有……才……”转换为“如果……就……”,不能推出;C选项是对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表述,可以推出;D选项将题干最后一句话的前后件对调,不能推出。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2: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近300名2~4年级儿童在一个学年中的课堂参与度。参与度是根据上课过程中的专心行为和分心行为衡量的,前者指的是回答问题、举手发言或参与讨论等,后者指闲聊等行为。实验中,一半学生站立在高课桌前听课,另一半则坐着听课。结果发现: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更加专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长时间坐着听课会增加身体对脊柱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B.即使是站立听课,也有个别学生会来回走动,影响课堂秩序,让他人分心

  C.许多性格活泼的学生更喜欢站立听课,专注力更好,而内向的学生则愿意坐着听课,觉得更利于提高注意力

  D.站立需要大脑平衡身体、控制轻微肌肉收缩,这些适度的压力会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答案:D。结论是站立听课的学生比坐着的学生更加专注。A选项说明坐着听讲不利于健康,没有提到专注力,与结论无关;B选项说站立听课会来回走动,影响他人听讲,对结论有一定程度的质疑;C选项说性格活泼的孩子愿意站立听课,而内向的喜欢坐着听课,与结论无关;D选项说为什么站立听课能带来专注力的提升,阐明了原理,支持了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题3:根据所给材料,回答(1)~(5)题。

  某超市从前到后整齐排列着7排货架,放置着文具、零食、调料、日用品、酒、粮油和饮料7类商品,每类商品占据一排。已知:

  ①酒类排在调料类之前;

  ②文具类和调料类中间隔着3排;

  ③粮油类在零食类之后,中间隔着2排;

  ④日用品类紧挨在文具类前一排或者后一排。

  (1)下列各项中,哪一类商品不可能排在第一排?

  A.文具类                                            B.粮油类

  C.酒类                                                  D.日用品类

  (答案:B。)

  (2)按照从前到后,下列哪项排列是可能的?

  A.文具类、零食类、日用品类、酒类、调料类、粮油类、饮料类

  B.零食类、文具类、日用品类、粮油类、饮料类、调料类、酒类

  C.日用品类、文具类、零食类、酒类、粮油类、调料类、饮料类

  D.日用品类、文具类、酒类、零食类、饮料类、调料类、粮油类

  (答案:D。)

  (3)零食类和文具类中间最多可能隔几排?

  A.2排                                          B.3排

  C.4排                                          D.5排

  (答案:D。)

  (4)如果零食类排在第1排,那么下列哪项中的两类商品不可能是相邻的两排?

  A.文具类和粮油类                                  B.零食类和文具类

  C.日用品类和酒类                                  D.零食类和日用品类

  (答案:C。)

  (5)如果饮料类排在第1排,则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A.零食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B.粮油类排在调料类前一排

  C.日用品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D.酒类排在文具类前一排

  (答案:A。)

  1. 考情分析

  常见考查重点有必然性推理、支持、削弱、质疑、前提、反驳、加强等。其中削弱型一般围绕原因出题,如他因削弱、因果倒置等,同时还有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加强型题目则一般从话题的一致性、搭桥等方面进行考查。另外,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等也属常规考点。

  2. 备考策略

  考生要及时复盘总结常规考查要点的应知应会知识,尤其在梳理错题时不拘于搞懂一道题,而是要致力于塑造解题思维。此外,国考中逻辑判断常设置“一拖五”的分析推理题目,考生在备考中要格外注重把握此类题目的做题思路与节奏,提高考场上“遇题不慌”的应变能力。


近期四川国考备考指南

2025年国考答疑

在线客服 24小时答疑
招考公告 / 报考条件 / 考情分析 / 备考资料

重点公告提醒

招聘公告 报名时间

四川公务员考试学习交流群

四川公务员考试学习交流群

四川事业单位学习交流群

四川事业单位学习交流群
首页首页 电话咨询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微信咨询
微信客服